用户登录
×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用户注册
×
找回密码
×
楼市利好消息接连,重磅消息不断,给楼市传来阵阵暖意。
12月12日,凤凰网财经峰会上,央行原行长戴相龙谈到:
“一些城市出现大量空置商品房,房价增幅下降,有些人担心中国会不会出现房贷危机。”
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指出:中国房地产存在的金融风险,并不在居民,而是开发商。
今年“三线五类”强硬监管,不惜以暴雷为代价,整治房地产业,就是中央有意化解风险的结果。
2022年,对开发商的“风险把控”还会非常严厉,不良房企还会被强制出清,以滋润其他行业。
“中国房地产泡沫是局部的。”这是值信投资连平的观点。
什么是“房地产泡沫”?可能还有人不大明白。通俗解释为,“刚需买不起,炒房客卖不出。”
2016年,楼市大周期的起点,全国炒起来一个巨大的泡沫,后来我们推出“房住不炒”,用整整5年时间,挤泡沫。
今年是泾渭分明的分割线,在全国限购的情况下,有的城市涨,政策都压不住,有的城市跌,迫不得已出台限跌令。
一涨一跌,足以看清泡沫程度。
其实房价高低,并不能衡量是否有泡沫。比如北京房价,6万/平米,买房人一抓一大把,而隔壁张家口,0.8万/平米,售楼处里连个鬼都抓不到。
这跟股市一样,要看购买力和预期。
中国楼市是有泡沫的,还不小,但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
产业差、人口少、供应大,是很难消化泡沫的,最后等到债务集中到期的时候,这些地方的炒房客会非常惨。
12月11日,“2021-2022中国经济年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强调了这么一句话。
宁吉喆强调,要加强居民基本住房保障。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住房更是居民的消费。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数据显示,2020年房地产产生的GDP高达7.45万亿,占GDP比重为7.34%,仅次于制造业、批发零售、金融、农林牧渔,位居第五。
今年下半年,为了抑制房价,全国各地纷纷抬升利率,甚至停贷...
中指院进一步指出,结合行业现状来看,房地产市场调整态势仍在深化,信贷环境改善尚未传导至市场端,购房者预期好转迹象不明显!
“居民收入增速远高于房价增长。”说出这话的是樊纲。
他的解释是:
“70个大中城市房价每年增长1%、百分之零点几、百分之一点几,基本是稳定的,它没有涨起来。”
而我们的城市居民的收入每年增长5%、6%,因此住房跟收入的价格比在调整。所以在这个意义上,现在就不是再去出台政策去压泡沫的问题,没有那么大泡沫。”
图源:网络
说实话,我认为这论据,是不怎么成立的。
中国是一个大分化市场,前20%的城市涨了拉动了前80%的房价,平均理论,很难概括全貌。
其实用人均收入跟房价增速做对比,本身就不专业。
一个城市的房价水平,取决于一个城市财富的均值。
12月15日,中国人大网公开了两份房地产税改革试点相关文件,首次详解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幕后信息,房地产税落地又有了重大进展!
首先是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房地产税试点工作草案做出的说明。
重点指出:
“进一步深化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可以发挥试点对整体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强化房地产调控需求侧管理,稳定市场预期,也为今后全国统一立法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另一份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房地产试点草案的审议报告公布。
草案中指出,试点地区的房地产税征税对象为居住用和非居住用等各类房地产,土地使用权人、房屋所有权人为房地产税的纳税人。
非居住用房地产继续按照之前征税范围、计税依据、税率、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等维持现行制度不变,确保试点期间税负平移等事项,试点期限为五年。 房地产税为何先试点后立法? 《草案》说明中解释道:由于房地产市场全国差异很大,实际情况十分复杂,房地产税立法工作需要循序渐进、稳妥推进。 目前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总体上仍有较大差距,为减少试点对农村居民的影响,对依法拥有的农村宅基地及其上住宅不纳入试点征税范围。 房地产税的落实,不只是税收来源,更是楼市调控手段!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编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