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债高峰下“借新还旧”,为什么仍然难解房企债务危机?

搜狐焦点    来源:搜狐焦点 2021-10-13 09:13
240

十月十一日,有三家房企在一天之内公布了债务违约和延期兑付的相关公告。业内人士认为,融资环境全面收紧,新债难以发行,加之债务集中到期兑付,导致部分房企出现流动性危机。

根据机构数据,房企连续4个季度新增发债低于到期债务。其中,今年前三季度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累计约7689亿元,同比下降21%。也就是说,一直依靠的“借新债还旧”模式已经不再适用。

虽然四季度偿债压力有所缓解,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多数房企预计将更谨慎地投资,融资规模或将保持低位。对一些房企而言,要提高自身的“造血能力”,需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提升债务安全的边界。

当日多家房企发布债务违约及延期兑付公告

十月十一日,新力控股发布公告称,经审慎考虑公司流动资金,目前没有足够资金来偿还10月18日到期的美元债及最后一期利息。所以,公司目前认为,在债券条款和条件下,有可能发生违约事件。

9月30日,新力控股承认有两笔债务违约后,这将再次面临债务违约。九月二十日,新力控股经历股票大跌后短暂停牌,目前仍处于停牌状态。

同时,10月11日,花样年发布了一份关于18花样年、19花样02两只债券交易异常波动盘中临时停牌的公告。鉴于公司间接控股股东“花样年控股”出现短期流动性问题,“花样年”在公告中表示,已成立应急小组,正在制定风险化解方案,尽快化解阶段性困境。而且早在10月4日,《花样年》宣布未能如期支付2.06亿美元债务。

最近,债务违约已成为房企高度警惕的事件。又在10月11日,当代置业发布公告称,董事会主席张雷和张鹏总裁有向集团提供总计8亿元股东贷款的意向,并预期在未来两至三个月内完成,同时将视乎集团财务状况的需要,予以支持。现代置业公布的另一份公告显示,10月25日到期约2亿美元债券的剩余部分正在寻求延期兑付,目前正在征求投资者的同意。现代置业公司表示,这一举措旨在改善流动资金和现金管理,避免任何可能的偿付违约。

按照“三道红线”标准,新力控股、花样年、当代置业都是黄档房企,踩到一条“红线”。

对一批房企面临美元债违约,在同策研究院陈舒看来,伴随着房地产业金融监管的逐步加强,房企面临着融资“三道红线”、“两条红线”等政策监管。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房企债务集中到期,一些房企爆发了阶段性的流动性风险,出现不能按时还贷、债券无法兑付等情况。这也给房地产业内部带来了信用危机。

对目前房企债务违约问题,有业内人士认为,一些企业优化的“三道红线”指标是通过将显性债务转化为隐性债务,房企的实际偿债压力依然存在,未来仍应警惕其偿还风险。

新增发债连续4个季度低于到期债务

其实,从2021年起,受房地产业发展形势和调控监管政策的双重影响,房企所依赖的发债融资持续走低。

根据贝壳研究公司的统计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累计约7689亿元,比上半年下降21%,较上半年的降幅进一步扩大5个百分点,为2021年前三季度房企债务规模增加约63%。

此外,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副总监刘水表示,今年9月百强房企房地产信用债发行规模为321.4亿元,相较于8月476.2亿元小幅下降。

同策研究院9月监测的40家典型上市房企数据显示,9月房企完成融资总额达610.95亿元,同比下降43.55%,主要为债券融资金额大幅下降。

面临房企融资规模的下降,陈舒认为,一方面是房企选择主动减少自己的债务总量或调整债务结构,以回归绿档;另一方面,由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信用环境等因素叠加,导致新债发行不易。

需要注意的是,从目前来看,海外债市悲观情绪高于国内,发债规模收缩,票面利率持续走高。在这些问题中,新力控股、花样年等房企首先出现境外债务违约。

根据贝壳研究机构的统计,今年第三季度的海外债券融资的平均票面利率为8.06%,与2020年同期基本持平,比2021年第二季度上升了144个基点。此外,9月份房企17宗境外债券中,有7宗票面利率高于10%,主要涉及正商集团、银城国际、景瑞控股、中梁控股、新湖中宝、佳兆业集团等。

另外,部分企业出现流动性困境的原因还包括债务的集中兑付。贝壳研究分析师称,从2020年第四季度开始,受金融侧监管的影响,房企新增发债规模长期低于到期债务规模,即连续4个季度新增发债净额为负。且2021年第三季度境内外到期的债券融资规模约3552亿元,同比增长9.1%。

2019年至今季度房企发债及到期规模趋势(季度值)

image.png

资料来源: wind,贝壳研究所整理

行业:四季度房企偿债压力或将缓解

贝壳研究公司预计,四季度到期的债务规模将达到2089亿元,相比前三季度,偿债压力有所缓解。当中,国内债券市场将继续稳定,但海外债券市场仍然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

然而,易居企业 CEO丁祖昱表示,虽然偿债压力有所缓解,但仍属历史高位。四季度预计将保持目前的融资政策,同时在降低杠杆率的主基调不变的情况下,大部分房企将更加谨慎地投资,房企的融资规模或将保持低位。

房地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超预期的融资环境将对房地产的增长速度和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总融资规模的下降会使房企放缓拿地、推盘、销售、施工和竣工的速度,导致整体增速下滑。”中泰证券研究所认为。

根据贝壳研究分析师的观点,“三线四档”房地产金融调控力度不会放松。在调控对象上,不同房企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调控犹如黑云翻墨,降负债过程中会存在反复的可能性;而对于资金充裕、财务稳健的房企,则是水波不兴。

目前,对于房企而言,除了注重自身的经营状况,继续加强自身的“造血能力”,保证稳健的财务业绩和健全的负债状况,在资本市场上将更具优势。

丁祖昱则认为,未来房企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优化债务结构,提升债务安全边界。与此同时,企业运营方面要持续优化组织架构,持续推进区域深耕,提质降费,持续提升运营能力,加速销售端现金回流。从政策上看,目前国家加大对租赁住房和 REITs的扶持力度,或将成为房企融资突破的新方向。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编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