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用户注册
×
找回密码
×
11天后就是新年,2021年的一切,都将画上句号。
跟以往有所不同,今年年底的楼市,有些上火!!! 最近,各方人士频频发声,剑指房地产,为处于十字路口的楼市指明方向。 这几条信息,连起来看,其实都是在不同程度给楼市吹风。 在楼市当下环境,这些到底释放了什么信号? 前几天,凤凰网财经峰会上,央行原行长戴相龙谈到: “一些城市出现大量空置商品房,房价增幅下降,有些人担心中国会不会出现房贷危机。” 随后否定,理由有三。 1 我国不存在美国2007年出现次贷危机的形成机制; 2 我国经济强劲增长,每年有1000多万农民进城安家,城乡居民的住房需求不断增加; 3 有关部门对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早有防范和化解措施。 当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根本原因在于近三十年来加速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最终,金融收缩导致大规模资不抵债,引发危机。 而在中国,经济政策相对保守。 房地产税再次释放重磅信号 12月15日,中国人大网公开了两份房地产税改革试点相关文件,首次详解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幕后信息,房地产税落地又有了重大进展! 首先是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房地产税试点工作草案做出的说明。 重点指出: “进一步深化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可以发挥试点对整体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强化房地产调控需求侧管理,稳定市场预期,也为今后全国统一立法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另一份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房地产试点草案的审议报告公布。 草案中指出,试点地区的房地产税征税对象为居住用和非居住用等各类房地产,土地使用权人、房屋所有权人为房地产税的纳税人。 非居住用房地产继续按照之前征税范围、计税依据、税率、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等维持现行制度不变,确保试点期间税负平移等事项,试点期限为五年。 房地产税为何先试点后立法? 《草案》说明中解释道:由于房地产市场全国差异很大,实际情况十分复杂,房地产税立法工作需要循序渐进、稳妥推进。 目前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总体上仍有较大差距,为减少试点对农村居民的影响,对依法拥有的农村宅基地及其上住宅不纳入试点征税范围。 房地产税的落实,不只是税收来源,更是楼市调控手段! 房地产仍是支柱产业 “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住房更是居民的消费。” 12月11日,“2021-2022中国经济年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强调了这么一句话。 数据显示,2020年房地产产生的GDP高达7.45万亿,占GDP比重为7.34%,仅次于制造业、批发零售、金融、农林牧渔,位居第五。 今年下半年,为了抑制房价,全国各地纷纷抬升利率,甚至停贷... 中指院进一步指出,结合行业现状来看,房地产市场调整态势仍在深化,信贷环境改善尚未传导至市场端,购房者预期好转迹象不明显! 居民收入到底有没有 跑赢房价增速? “居民收入增速远高于房价增长。”说出这话的是樊纲。 他的解释是: “70个大中城市房价每年增长1%、百分之零点几、百分之一点几,基本是稳定的,它没有涨起来。” 而我们的城市居民的收入每年增长5%、6%,因此住房跟收入的价格比在调整。所以在这个意义上,现在就不是再去出台政策去压泡沫的问题,没有那么大泡沫。” 说实话,我认为这论据,是不怎么成立的。 中国是一个大分化市场,前20%的城市涨了拉动了前80%的房价,平均理论,很难概括全貌。 其实用人均收入跟房价增速做对比,本身就不专业。 一个城市的房价水平,取决于一个城市财富的均值。 年底购房时机真的来了吗? 通过以上论述,基本上知道房地产对于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段时间如此密集的吹暖风,归根结底还是担心因房地产引发的震荡,冲破市场防线。 根据财联社报告,炒房第一城深圳,部分银行开始大幅下调房贷利率,首套首贷最低可以做到4.95%,二套最低5.25%…… 基本比全国大多数二线城市的房贷利率还要低。再加上最近的降准,可以预测,楼市又在蠢蠢欲动了。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编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