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用户注册
×
找回密码
×
这次疫情无论是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是经济都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很多人纷纷表示此次疫情过后自己的生意得重头来过。
餐饮、旅游、交通等行业都受到了较大影响,其中不乏一些行业巨头表示快撑不住了。
火遍全国的西北餐饮集团------西贝,就曾公开表示因为此次疫情2万多员工目前待业。
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工资要继续发,一个月支出就在1.5亿左右。
如果按照现在的情形继续下去,西贝账上的现金撑不过三个月。
而疫情对楼市的影响也不小。
1月31日,多家研究机构发布的房企销售排行榜显示:
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影响,1月下旬以来各地新房销售基本停摆,市场整体成交数据低迷。
截至2020年1月末,TOP100房企单月实现操盘口径销售金额5097.05亿元,百强房企整体业绩规模较去年同期降低近12%!
百强房企单月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5771.3亿元,同比下降12.7%!
百强房企单月实现权益口径销售金额4262.2亿元,同比下降16.2%!
TOP100房企销售操盘金额的入榜门槛仅9亿元,同比降低19.1%!
如此大幅的变化很罕见。
而且在行业增速放缓,肺炎疫情的双重压力下,未来几个月楼市将面临不小的挑战。
房企优胜劣汰加速
疫情对房企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成交的下滑。
春节本是房地产销售的淡季,因疫情影响,房地产销售仿佛被冰冻了。
一直以来三四线及其下级城市都极度依赖返乡置业潮。
据58同城、安居客发布的《返乡置业调查报告》显示:
今年春节期间,52.7%的人都有回到家乡及周边城市置业的意向,返乡置业是岁末楼市的焦点,但今年显然落空。
除此外,小阳春也很可能会落空,疫情是从1月下旬开始爆发,从开发商关闭售楼处的时间来看,2月甚至整个一季度受到的影响将会更大。
按照这一时间来看,预计的楼市小阳春行情大概率将落空。
所以今年无论是返乡置业热潮,还是之前预估的2020楼市小阳春几乎都在此次疫情中成为泡影。
市场行情直接影响房企现金流,再加上疫情期间,各地关闭售楼处、房企拿地延迟、工地停工等因素,都对房企资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今年本就是房企偿债压力较大的一年。
这就意味着房企一边要承受还债压力,一边还要面临受疫情影响导致的销售回款延后。
所以这些压力都会加速房企的优胜劣汰。
当然,有危险就有机遇。
外界因素确实会导致一部分房企倒下,但对于盲目高速扩张,没有充足现金流的房企而言,迟早需要经历这种优胜劣汰的过程。
疫情仅仅是加速了这一过程而已,站在行业角度来看,这也能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再加上有了昨天央行的1.2万亿,房企优胜劣汰的过程虽然会加速,但不至于太惨烈。
疫情期间,房企可以利用此时间沉淀下来更好规划企业的发展,其次可以转战线上销售。
其实在此之前线上结合线下销售就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此次受疫情影响线上售房模式在未来也会变得更加成熟。
小城衰退之路显现
这次疫情,宅在十八线老家的小笙再一次深刻的感受到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距,比我们想象中的大太多。
虽然我们都很热爱自己的家乡,这里有很多我们儿时的回忆和最难割舍的亲情。
但现实往往很残酷,十八线小城市没有一所三甲医院,也没有先进的医疗条件,除此之外,教育、交通等配套都与大城市有着量级差距。
优秀的医生、教师都追逐着在高级别的城市扎根,大城市的能量不仅包含了优质产业,还包含了大量的优质人才,这些优质人才就是城市的最大动能。
人往高处走,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是人的本能,而随着我国劳动人口不断减少后,人口流动就必然会产生越来越强烈的抱团效应。
越来越多的人会流入经济发达的大城市。
而越是能吸引人口的大城市,消费能力越强,资本越喜欢扎堆投资,持续不断的投资又会制造更多的高收入工作岗位。
从而吸引更多渴望更好生活的年轻人涌入这些大城市,形成良性循环。
反之,则会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形成人口和资本不断外流的恶性循环。
房子的价值,跟这些附加资源密不可分,大城市的资源和源源不断流入的人口、产业、商业,都是促使房屋升值的因素。
此次疫情不仅让我们更清晰的看到了小城市的底色,也清晰的看到了未来小城楼市的衰退之路。
回弹不会太明显
整体来看,当年非典过后很多城市的楼市都出现了回弹迹象。
很多人也纷纷猜测,此次疫情结束时很可能会出现当年的情形。
但我们要知道今年和2003年有着很多的不同点。
从宏观基本面来看,2003年我国经济整体处在快速发展通道,GDP增速保持在9%以上。
当年的疫情对经济的短暂拖累并没有影响整体经济的上行趋势。
2003年SARS疫情在快速蔓延的当期确实给房地产市场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但随后,市场经历短期休整,迅速恢复并加速上行,全年来看,疫情对楼市的影响并不大。
但我们目前的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再加上大环境上经济增速趋缓,行业上,当前楼市本身也正处在调整期,所以预计此次的回弹并不会太过明显。
编辑者: 和讯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