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用户注册
×
找回密码
×
从盖房子到提供美好生活,以房子为中心围绕居住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是房企目前转型的重要方向,也是后房地产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一面是业绩不够理想,一面是年终“大考”将至,多家上市公司开始突击卖房“补血”。
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8年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
2018年无疑是房企面临空前压力的一年。年内各地楼市经历了史上最多的数百次调控政策,尤其是收紧的货币政策让房企不得不在拿地与融资、速度与安全的平衡木上艰难跋涉。
《世界经济与住房发展报告》认为,2017-2018年全球住房市场价格增速相对较高。长期来看,全球住房市场已经进入十年来最繁荣的时期。但是,与全球经济的隐忧相对应,全球住房市场仍存在地域上的不均衡,如北欧、南欧、东欧、南美的住房市场持续低迷。美国的住房市场价格增速持续上升。
2018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表现亮眼,但主要归功于土地购置费的大幅度攀升。房地产投资主要包括施工相关投资和土地相关投资,即土地购置费。
临近年底,房企开始抢收业绩,忙于加速推盘,试图在最终盘点来临之前,让业绩表更好看一些,也好“过年”。
临近年底,开发企业加速推盘,促使11月份楼市成交量小幅反弹。近日,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住宅市场成交报告显示,11月份,全国受监测的40个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增长9%,同比增长20%。
对于多数民众,新房交付后注意到的往往是户型设计是否合理,很少有人会关注隐藏在墙体背后的电线、燃气等管线,这些被称之为住宅“隐蔽工程”。对于住宅而言,这些“隐蔽工程”是房子的“血管”、住户的“生命线”。
土地市场向来是楼市的温度计。2018年,这个市场的热度逐月递减。